九州通衢任我行 湖北省通车高速公路逾6250公里 跃居全国第四
从一条路到一张网,
我省通车高速公路逾6250公里,
跃居全国第四——
九州通衢任我行
“山重水复、路断人隔,望到屋、走到哭”。这是上世纪80年代湖北一些地方,人们出行的真实写照。
从1991年首条高速公路——武黄一级公路通车,到今天高速公路延伸覆盖到老少边穷地区,纵横江河湖网,通车里程超过6250公里。当我们踏上广袤的荆楚大地,一幅幅高路入云、长虹飞架的多彩画面,让人不得不感叹:一丘一壑旧形藏,千姿万态新模样。
“湖北通,中部通;中部通,全国通。”从第一条高速公路到现在的“七纵五横三环”高速公路网,通车里程位居全国第四位,交通路网的沧桑巨变,见证着湖北正在从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的跨越。
争议中,尝鲜修武黄
1987年4月,家住黄石市的王声原突然发现,通往武汉方向的道路上突然热闹起来,沿线到处是人、工程车、板车、帐篷等,看上去像有大事发生。“后来才知道,是修建武黄一级公路。”31年过去了,今年72岁的王声原对当时开工的情形仍记忆犹新。
全长70.3公里的武汉至黄石高速公路,是湖北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,当时的称呼是“一级公路”。当时,绝大部分人和王声原一样,从未听说过世上还有高速公路。
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80年代,高速公路在国内是新鲜事物,武黄建设前,只有沈大、沪嘉、京津3条高速公路。1985年底,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全省经济长远发展,提出修建高速公路的想法,并派人前往上海、沈阳等地考察学习建设经验。
消息一出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有人听说高速公路投资大、占地多、建设难,坚决反对;有人思想不解放,认为太“冒进”,可以等高速公路运行成熟了再建。
经多方商讨,省委省政府一锤定音:分段修建宜黄高速公路,先武黄,后汉宜。
湖北的高速公路,为什么第一条是武黄?
省委政研室相关人士解释,当时,武汉、黄石、鄂州是重工业城市,工业总产值占全省38%左右,是湖北构建武汉、宜昌、襄樊(襄阳)“大三角”经济区中最重要的一角。但是老武黄公路标准低(少数路段不够三级),拥堵严重,交通事故频发,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。武黄、汉宜高速公路建成后,不但有利于黄石、武汉、宜昌三地经济发展,而且方便车辆快速运输大型设备,服务三峡建设。
1987年,省政府正式成立了武黄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领导小组,一名副省长任组长。随着人员、设备的入场,高速公路开始登上湖北的历史舞台。
“蚂蚁啃骨头”,奋战楚天第一路
万事开头难,武黄高速的建设注定是一场攻坚战。
“设计之初,我们几乎是一张白纸起步。”曾担任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詹建辉回忆,当时,国内高速公路没有现成的设计标准,该院100多名设计人员凭借考察沈大高速公路的心得体会,开始摸索。
高速公路时速100公里,是普通公路的3倍,路基等设计标准大大高于过去,还有从未接触过的钢箱梁大桥、互通立交。面对诸多挑战,大伙拿着钢尺一米一米丈量勘测,一笔一笔绘画制图,风餐露宿,一干就是一年多。“通宵是家常便饭。有时候,围绕路基的一个数据指标要讨论几天。”詹建辉感叹,如果把所有的设计图纸堆起来,就像一座小山。
今年81岁的陈潜海,时任省公路局副局长、武黄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领导小组施工管理处主任,他用“蚂蚁啃骨头”形容当时的建设情形。
“中铁十一局、中交二航局、湖北路桥等9家施工单位,加上全省各县市交通系统抽调的同志,最高峰时期施工人员近万人,毫不夸张,是一场大会战。”陈潜海说,相比现在的机械化作业,当时车辆、设备少。为了尽快把材料从堆场运到工地,还从农民手中借过小三轮、骡子和马等多种运输工具,运量虽小,积少成多。
省交投集团副总经理方义黎,当时刚刚大学毕业,被分配到武黄高速项目上,参与建设全线控制性工程柯家墩大桥——湖北的第一座连续钢构桥梁。“当时现场唯一的大型机械设备是一台8吨重的吊车。”他说,在吊60吨重的主梁时,吊车臂长不够,吊装一半悬在空中,而剩余的工作是靠人用最原始的摇杆方法完成。安装这一根梁,花了2个多月。
简易的设备,超强的工作量,没有难倒建设者。“累了,往路边的油毛毡里一躺,渴了,到附近村民家中讨口水喝。”陈潜海坦言,在这场4年的大会战中,大家咬紧牙,坚持信念,5点起床,晚上10点之后睡觉,披星戴月,攻克了一个个难关。
起初,这条路名叫武黄一级汽车专用公路,设计宽度23米,双向4车道,没有服务区,也非全封闭。但随着设计、施工的不断推进,道路进行了3次升格,宽度提升至24米,将封闭、防撞、通讯、服务区等设施纳入工程同步实施,最终达到了高速公路标准。
1991年,武黄高速建成通车,万人空巷。李先念、王任重、关广富等国家、部省领导欣然题词。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,宣告着湖北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,全国第四条高速公路诞生了。
从一条线,到一张网
武黄高速公路通车后,黄石到武汉的行程从4小时缩短至1小时,大大方便了两地人民往来,也极大改善了鄂东地区投资环境,本报曾在1992年3月6日报道:该道路运行一年,日车流量达到4800次,大批外商前往鄂州、黄石洽谈合作。鄂州中外合资企业增到数十家,黄石橡胶厂、大冶钢厂等一批企业先后与外商建立了合作关系,高速公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超出预期。
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后,“大路大富,高速公路快富”成为社会共识,高速公路建设提速。
1992年,汉宜高速公路提前全线开工。1995年11月,宜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,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、副总理邹家华为通车剪彩,成为连接三峡工程与武汉的重要通道。随后,黄黄、京珠、汉十、襄荆、鄂西等多条高速公路项目纷纷上马。
2005年,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湖北,听取了湖北骨架公路网规划汇报,湖北高速公路建设掀起新高潮。
省交通厅原厅长林志慧说,2005年之后我省曾创下一年内在建15条高速公路、新增通车里程558公里的历史记录。到2010年,湖北高速公路总里程猛增到3674公里,跃居全国第6位。
飞跃的背后,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。
鄂西、京珠、宜巴等高速公路都克服了诸多世界难题,创造了人类奇迹。建四渡河特大桥,在全球首次创造了利用“火箭弹远程抛送”导索;打通界岭隧道,进入了国外顶级专家眼中的工程禁区……正如詹建辉所说,现在设计一条武黄高速,只需10个人干2个月;吊一根60吨重的主梁半天即可完成,效率提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。
一条高速路,就是一条脱贫路、一条致富路、一条幸福路。一条条通往老少边穷地区的高速路,让无数天堑变通途,彻底结束了“望到屋、走到哭”的历史,让深山里的“珍宝”在鼠标点击下24小时畅行。
2010年省交投集团成立后,更是快马加鞭,8年建成高速公路2576公里,湖北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251公里,排名全国第4位。高速公路网,逐步从主干向分支延伸,乡镇村民都能在家门口上高速,驰骋全国。九省通衢,正在变身九州通衢。
从一条线到一张网,串起沿线一个个“散落的珍珠”,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变为现实。正如省交通运输厅建设处处长陈飙所说,30年前,人们期盼有路可走,如今打开导航挑路走。
“2020年县县通高速”、交通三年攻坚战正在加速织密全省高速路网,夯实“祖国立交桥”底盘。变的是路越走越安全,越走越快捷,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出行永远的追求。
(来源:湖北日报)
热文推荐